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97-12-22

 糖尿病足部護理 / 糖人小心病從口入

糖尿病足部護理
  糖尿病足的問題是來自週邊神經病變、週邊動脈疾病與不良的足部衛生三者交互影響所致。據國外的統計,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有15%的機會產生足潰瘍,有25%的患者會因足潰瘍合併感染而住院接受診治。因此,足部傷口問題已是糖尿病造成重大罹病、殘障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僅造成病人及家屬生理上的痛苦,也引起精神上的壓力,以及個人及社會上經濟的耗損。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較差,足部的保護性感覺減退或喪失,再加上因白血球功能及細胞性免疫力有缺陷,導致免疫功能減低。因此,一旦發生足部感染就快速進展,多造成截肢的噩運且有較高的死亡率。
  由於長期糖尿病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因此讓足部的保護性感覺減退或喪失。如果一旦有外傷,患者多不自知,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易合併有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血流供應至足部顯著減少,較易讓足部合併嚴重感染,形成癒合不良的傷口或潰瘍。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狀是下肢疼痛及皮膚潰瘍,早期是雙腳皮膚搔癢、皮膚發紫、趾端刺痛麻木,走路時疼,休息時也疼;合併感染後,傷口不易癒合。
  糖尿病患為保護足部健康,平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1)嚴格控制血糖及血壓。(2)注意足部衛生。包括:勿用太熱的水泡腳以免燙傷;每晚睡前檢查雙足有無乾裂、水泡、割傷、紅腫等現象;用鏡子協助檢查腳底以及足趾之間;鞋子必須柔軟合腳;穿鞋子之前要檢查有無異物;初次穿的新鞋子,不要穿太久;不可赤腳走路;趾甲不要修剪過短;若視力不良,要請他人代為檢查雙足及鞋子;如有外傷或其它徵狀,即刻適當的防護與治療。(3)以手術或藥物改善下肢循環。一旦發現有「糖尿病足潰瘍」時,應該儘快就醫評估血管堵塞狀況。如果是腹部大動脈狹窄或堵塞,可以血管內氣球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來打通血管,若是腿部的中、小型動脈狹窄或堵塞,則可施行動脈繞道手術,再配合藥物 治療和生活習慣調整,讓足部血液循環改善,傷口容易癒合。
  足部問題是糖尿病人的一大威脅,但是可以透過衛教使病人明瞭其危險性以及預防之道,希望能減少足部潰瘍的發生。所有的糖尿病人每年都要做一次足部篩檢,簡單的單股尼龍纖維、足部脈搏觸診與踝臂血壓比值指數,都是相當好的診斷工具。定期門診追蹤與醫師配合,解除足部壓力、改善血液循環、有感染的部位要積極治療而壞死的組織接受清瘡術,如此才可減少糖尿病足部被截肢的命運。 



糖人小心病從口入
  糖尿病的發乍發展很大程度上與飲食習慣有關。所謂「病從口入」,用在糖尿病病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因此,對糖尿病病人來說,如何正確調理飲食,成為有效控制血糖和保證營養需求的重要環節。
多吃粗糧更健康?
  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控制血糖。對,但這只答對了一半。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控制血糖,更重要的足,要在此基礎上,為病人提供必需的營養,使人體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有些人為了控制血糖採取飢餓療法,血糖降下來了,但身體也搞垮了。
  那麼,糖尿病病人飲食最需注意的是什麼呢?我們知道,食物的熱量是影響血糖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因素就是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簡稱「成糖指數」)。一般來說,食物的成糖指數越高,進食後血糖升高越快.對血糖控制就越不利。其中,食物的種類是影響成糖指數的因素之一。譬如,豆類食晶的成糖指數一般比谷、薯類食晶要低;穀類食晶中,大麥、蕎麥、黑米等就比小麥要低;而膳食纖維含量多的食物,其成糖指數就更低了,如全麥麵包、黑面包比白面包要低。所以,我們提倡糖尿病病人多吃粗糧。
粥,吃對了才有用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病人的飲食應該清淡,吃粥有益無害。其實不然,吃粥比吃米飯更容易使血糖升高。因為粥的澱粉顆粒小,成糖指數高,而且本身為流質,在胃腸道停留時間短,更容易被吸收而引起血糖變化。
  那就是說不宜吃啦?非也!對胃腸道功能差的糖尿病病人來說,這恰好又是粥的優點。而且,即便是胃腸道功能正常的病人,也不是絕對不能吃粥的。只不過,在吃的時候應該講究策略:可以在粥裡加一些成糖指數低的食物或搭配著一起吃,比如魚片粥、肉片粥等。或者加入一些像黑米、豆類、青菜等成糖指數低、膳食纖維多的食物,還可以在吃粥時搭配包子、饅頭等,這樣就可大大降低粥的成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