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2-05-01

                                                                                          疾病管制課 陳蕙茹  許珊瑋

    今年本縣自2月26日起開始接種腸病毒輕症通報,截至3月26日止合計通報腸病毒輕症34人,停課班級數計6班135人,延續歷年的做法,一旦接獲醫療院所或學校的通報,本局一律將個案進行列管追蹤,皆以電話方式進行個案的身體狀況叮嚀關懷,直到個案恢復健康為止,並針對同居家屬進行衛教宣導,避免個案病情惡化及可能再傳染至家中幼童之虞,達到定點掌握、病源到此、迅速恢復。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個案的分泌物而受到污染,所以個案的適當隔離及照護者的自我防護是非常重要的,再者腸病毒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至5天,在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至12週之久,所以不論是不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平時的生活習慣,飯前飯後、如廁後、玩完玩具後都應該常洗手,常洗手不單單只是預防腸病毒,人人常說「病從口入」,還有許多疾病都是糞口傳染。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例如常見的手足口病會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疱疹性咽峽炎則多數會發燒,特點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的破裂變成潰瘍。當家中的小朋友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依醫師指示請假在家做適當的休息,約一至二星期,避免傳染其他同學,造成流行的可能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感染到腸病毒71型時,致病力較其他型來得高,感染後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甚至意識不清等症狀,提醒家長不可輕忽。

病毒特性的介紹,對於一般民眾較於難於理解,但傳染途徑、臨床症狀及防治措施對於高危險群民眾及同居、週遭親朋好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可以對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狀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並可以做進一步的疾病防範措施,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學童間的頻繁互動提高腸病毒的感染機會,不論家長及學童,皆應注意個人衛生,時時勤洗手,以有效降低腸病毒感染的機會。學童如果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依據金門縣政府97年5月29日頒布「金門縣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托兒所、補習班因應腸病毒疫情停課作業規定」如下:學幼童有疑似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感染之個案時,為防範學童交互傳染擴大流行,得要求學童依醫師診斷立即請假休息7至10天。若一週之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學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唊炎時,則該班須立即停課7至10天以避免機構內群聚感染事件之發生),落實「生病不上課」的防疫觀念。本局已於3月份完成各教托育機構腸病毒防治及衛教宣導成效查核,要求機構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並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

腸病毒的預防方式包含1.勤洗手還是最好的預防方式,所以家長應隨時提醒小朋友洗手時機(如廁後、吃東西前、玩玩具後、外出返家後、看病前後等)、洗手步驟(濕、搓、沖、捧、擦),腸病毒不怕酒精,所以好的洗手方法還是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2.曬太陽:腸病毒可以在室溫下存活好幾天,但是卻怕紫外線,建議可以帶孩子到戶外短暫的曬太陽;家中玩具清洗後,亦藉著陽光來進行消毒殺菌。3.定期清洗玩具:定期清洗及消毒寶寶的玩具,以避免病毒透過玩具傳染。4.少去公共場所:人多擁擠的地方,最容易感染,因此大人和寶寶都要少出入公共場所,咳嗽時也要掩住口鼻,減少口沫散布在空氣中。5.外出返家後立即更衣:有些家長感染了腸病毒沒有症狀,但卻會傳染,因此大人外出返家後,應先行更衣後再抱小孩。

由於不斷的教育宣導,及學校相關人員的警覺與配合,更由於家長與各校親子活動的踴躍,在自我覺醒之下,相關的傳染病在全民總動員的共識下,正逐漸受到重視與抑止,也唯有防疫工作,人人有責,才能杜絕疾病的發生及蔓延,謹藉此文感謝對家中心肝寶貝持續不斷照護的家長們以及、對學校防疫工作默默付出的師長們、還有各醫療院所、本局工作夥伴不論直接參與或背後耕耘的所有同仁,在大家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努力下,我相信「健康金門、快樂城市」理想是可以逐一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