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課 魏宛瑜
壹、何謂高齡友善城市?
「高齡友善城市」是一個具包容性和可近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2007年,有鑑於高齡化和都市化之全球二大發展趨勢,建基在活躍老化政策架構上所提出,並發展出全球高齡友善城市的建構指南。其目標主要在於從高齡者的觀點,營造一個更適合高齡者居住的友善環境,以其彰顯敬老尊賢的社會價值。
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高齡友善城市建構指南之整體設計,主要都是圍繞著健康、參與和安全此三大支柱,其包含了八大面向,分別為硬體面之「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通訊與資訊」,以及軟體面的「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社區及健康服務」。

圖一 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示意圖
因此,高齡友善城市不僅僅是強調「對高齡者友善」,其亦強調無障礙的建築與街道,以期讓城市中的居民,不論年齡或行動不便之限制,均能發揮其行動力與獨立性;其次,也強調安全的鄰里環境,以期城市中居民更樂於參與休閒與社會活動或從事終身學習;此外,也強調提供高齡者社區支持與健康服務,以減緩主要照顧者及家庭的照顧壓力;再者,當高齡友善城市能提供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或有酬工作的機會時,全社區都將因高齡者的生產力之貢獻而受益;最後,高齡者的消費能力,將有助於促進地區性的經濟成長。
貳、為何要推動高齡友善城市?
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月7月公布之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顯示,我國已於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至2011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達10.89%。而因戰後嬰兒潮人口自2012年起開始邁入65歲,加上過去生育率長期下降的影響,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我國人口轉為負成長,朝少子化及高齡化轉型之趨勢,已無法避免。預計將於2018年及2025年分別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及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65歲以上人口數將大幅增加,2060年約增加為2011年之3倍,其中80歲以上之高高齡人口所占比率亦將由2011年之25.1%增加為2060年之41.4%。未來年齡中位數(中年人),亦將由目前(2010年)的37.4歲,提升到2060年
的55.6歲,屆時僅要未滿57歲,都堪稱為「年輕」。

圖二 中華民國2012年-2060年人口推估圖
故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2010年起,鑒於我國高齡社會的到來,響應世界衛生組織之倡議,創造有利於長者活動的條件,減少障礙,增進參與,讓長輩在社區生活圈中經常能動、容易動、喜歡動,一直到老年還是很獨立、活躍及健康,率先於嘉義市試辦推動高齡友善城市,100年已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南投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台東縣等八縣市加入高齡友善城市推動行列。
本縣人口老化程度,又更甚於台灣地區。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本縣於1984年起即邁入高齡化社會(至1984年底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為7.01%),提早台灣地區將近快10年的時間;而於1993年台灣地區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時,本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達10.19%,至2011年底則達11.92%。
而此比率為採在籍人口統計,本縣因工作機會不易,以及屬「福利縣」因素,年輕工作年齡人口可能戶籍在本縣,但實居於他縣市甚至國外,故若以常住人口統計,則比率又更高於此。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提要分析報告顯示,以常住人口而言,本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為13.2%,老化指數為85.9%(即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比為1比1.16),扶老比為18.5%(相當於每5.4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1個老年人口);相較於2000年之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為9.9%,老化指數為58.5%(即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比為1比
表一 金門縣年齡結


1.7),扶老比為13.5%(相當於每7.4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1個老年人口),65歲以上人口佔總常住人口比率成長了3.3個百分點、老化指數增加了27.4個百分點、扶老比則提升了5個百分比,顯現青壯年人口扶養老年人口之負擔愈趨沉重。故為因應本縣高齡社會的來臨,本局已積極爭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計畫,將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列為本縣年度重點施政事項。藉由政策、服務、配置與設施,提供能促進高齡者活躍老化的環境,讓本縣長者於變老之過程中,均能獲得最大的健康、參與和安全,以期支持與促進長者的在地老化,讓年輕工作年齡人口可安心且無後顧之憂在外地、外縣市甚至國外工作打拼奮鬥。
參、其他縣市推動經驗為何?
嘉義市於2010年以全國領頭羊角色,獲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選定為高齡友善城市推動之第一個試辦城市。由國民健康局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辦理全國性的研究計畫,並在嘉義市市長的支持下,與國立成功大學簽訂合作同意書。首先,整合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及社區力量,並獲得總統、中央部會首長共同見證,由嘉義市市長率領市府團隊簽署暨宣誓推動,成立了「嘉義市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由市長擔任召集人,副市長、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企劃處處長擔任執行秘書。委員會下設四個小組,分別為社福心理健康組、友善環境建設組、企劃組及行銷組。各工作小組不定期召開會議議定各項推動事宜;並每月結合企劃組、行銷組以及各工作小組組長召開聯繫會議,議定研發行銷策略及後續推動各項工作。
嘉義市並藉由召開長者座談及焦點訪談,瞭解在地長者需求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檢視及改善適合長者生活的軟硬體環境,制定具體行動計畫與作為。包括整合社政、衛政及教育資源,提供長者照顧服務、身心健康服務及樂齡學習,成立日間照顧中心、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長者規劃多樣化與生活相關課程。同時增闢公園綠地,讓每位長輩有足夠的綠地空間,享受愜意生活。在營造友善高齡交通環境方面,提供65歲以上高齡者榮譽乘車證,讓長輩出門一卡即可免費乘車;以及BRT示範道路,採用低底盤公車,提供長輩搭乘方便性。另外,利用年長志工參與衛教宣導,成立「無菸氧樂多偶劇團」,除了讓長輩重溫布偶傳統文化感受,讓他們獲得自我肯定及得到市民的鼓勵與支持,進而活躍老化;另亦規劃辦理市民整合性篩檢,主動深入社區為高齡者提供健康服務。
緊接著嘉義市,桃園縣亦於2011年加入高齡友善城市推動行列。以「愛與祥和,活躍老化」為理念,針對高齡長者需求,推動八大面向相關施政服務,包括推動友善衛生

圖四 嘉義市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八大面向
所、老人終身學習、長期及失智照護、愛心計程車、預約走失愛的手鍊、老人就醫專車、淨安維安專案、千里眼監視系統專案、低底盤公車、路平專案、騎樓整平及65歲以上長者搭乘公車的免費愛心卡、中低收入戶住屋修繕補助、老人愛心商店等各項敬老優待服務。
嘉義市與桃園縣於2011年9月底更赴愛爾蘭都柏林參加由世界衛生組織高齡友善城市全球網絡、國際長青聯盟及愛爾蘭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共同舉辦的「第一屆高齡友善城市國際研討會」,將其豐碩之推動成果,除了讓實際生活於城市中的長者親身感受外,亦藉此有了國際交流的機會;並與來自世界16國、30個城市市長代表共同簽署支持承諾支持高齡友善城市之「都柏林宣言」,正式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高齡友善城市聯盟成員。
肆、本縣規劃將如何推動?
本縣自2012年05月起正式推展高齡友善城市推動計畫。首先,於2012年05月31日召集縣府相關推動局室主管召開「金門縣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共識會議」,由吳副縣長主持,並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健康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胡淑貞副教授蒞金講演WHO高齡友善城市簡介及說明如何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藉此共識會議正式佈達本縣已規劃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並凝聚縣府各相關推動局室主管共識,提升對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之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