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政課郭泰裕 李麗玲
壹、本縣醫療現況
一、前言
台灣離島地區的醫療保健與照護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政府衛生政策推動與企圖改善的重點,相對於台灣本島,本縣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如何強化本縣醫療建設,使居民可以在第一時間,接受在地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此為規劃金門醫療產業的重要目的。民國65年衛生院奉核定附設醫院,民國79年新建醫療大樓,評鑑為「地區綜合醫院」,於民國81年成立 「金門縣立醫院」,至民國94年10月1日改制為「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各種的變革皆為了讓本縣居民可享受基本之醫療照護品質。
行政院衛生署更全力支持金門提昇醫療規模和品質,積極強化落實金門醫療在地化之策略。近幾年醫療供給已大幅增加,惟充實專科醫療人力與減少轉診、後送仍為未來努力的重點。
二、人口概況、醫療機構與需求
本縣總面積為150.456平方公里,依行政區域區分為金城鎮、金沙鎮、金湖鎮、金寧鄉、烈嶼鄉及代管之烏坵鄉,至民國100年8月底設籍人口總數為101,094人(不含駐軍人數,金城鎮33,542人、金湖鎮22,221人、金沙鎮15,987人、金寧鄉19,519人、烈嶼鄉9,262人、烏坵563人),且每年均呈現正成長。
依本縣人口性別及年齡結構分佈表顯示,65歲以上占總人口數12.72%,且扶養比率為36.62%,顯示其人口老化嚴重,且中壯年人口大量流失。男性之平均年齡為75.88,女性之平均年齡則為85.6,皆較全國平均值為高(男79.81,女82.46)。
現有醫療院所包括一家地區醫院、5家公立衛生所(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烈嶼鄉)及35家私人診所。
2008年全國每萬人口病床數為66.37床,若以此為基準,100年8月本縣人口數為101,094人,則總床數期望值為670床,而現有總床數合計僅為306床。金門民眾十大死因分布之首是惡性腫瘤(44%),其次為心臟疾病(14%)、腦血管疾病(10%),顯示民眾重症醫療之需求高。
在緊急傷病患後送部份,除2005年127次與2009年93次較多外,近5年估算每年平均為70人次,去年(2010年)直昇機後送台灣病患人次為 52 次,若以科別分類表來看,內科10 次、心肌梗塞 14 次、神經內外科11次、創傷骨折5次、婦科2次、兒科3次及其它科7次。其中 44 人次後送北部醫院,6 次送往南部醫院。此外,每週二、五軍機 C130 例行後送病患,從2006年103人次至2010年241人次,有逐年增加趨勢,而民眾自行赴台轉診就醫從2005年5,969人至2010年7,211人也是逐年增加,以上顯示急重症醫療之重要性。
以整體醫療供給面來看,本縣醫師人力為每萬人口8.41位(每萬人口6.03西醫數),明顯低於台灣地區之水準,雖民國100年8月地區醫師執業人數已增加為85人,若以全國醫療網每醫師服務人口數750人計算每萬人口應有13.3醫師數或以全台平均每萬人口西醫數來估算,現階段本縣醫師仍有容納80人以上之成長空間,如以2011年人口10萬人估計,則未來仍有醫師60-70人之成長需求。故解決醫師人力不足是目前滿足本縣醫療需求之主要關鍵。
烈嶼鄉位居金門本島西南方,屬離島中之離島,現有金門醫院烈嶼院區負責醫療業務,該院區目前三名約用醫師急診駐診,門診業務由院本部支援,每星期約有43診,除一般科與牙科每日都有門診,每星期有內科4診、小兒科2診、外科2診、泌尿外科1診、復健科1診、眼科1診、成人健檢1診等。另外因無婦產科醫師支援,故暫停門診。該院區業於99年3月開始,每週1、3、5開辦血液透析醫療服務。另烈嶼鄉衛生所提供基層保健服務,如疾病防疫、預防保健等,該所刻正規劃開辦醫療門診。
三、衛生所現況
本縣共有五家衛生所,分別為金城鎮衛生所、金沙鎮衛生所、金寧鄉衛生所、金湖鎮衛生所及烈嶼鄉衛生所,各所編制有醫師兼主任及護理人員等,合計編制內人員19人、約僱及臨時人員11人
(一)衛生所基層保健服務
¾疾病防疫:辦理全年度預防接種工作;執行新生兒、學齡前、國小孩童預防接種率調查、本地及他縣市孩童預防接種個案轉介、追蹤等;通報本地急性肢體麻痺、三麻一風、登革熱、恙蟲病、肺結核等疑似個案等等。
¾預防保健:列管追蹤高血壓、糖尿病、精神衛生、肺結核病患等;辦理本鄉婦女子宮頸抹片業務;辦理新生兒篩檢後續追蹤工作以及發育遲緩兒童篩檢、追蹤、收案管理;婦癌、乳房攝影、口腔篩檢及大腸直腸癌篩檢及追蹤管理;定期舉辦母乳支持團體、推動新家庭計畫;推動社區健康營造計畫,辦理各類衛生教育、醫療保健宣導活動。
¾其他工作項目:辦理居家護理、居家訪視;代辦生育補助、交通轉診補助申請;衛生套、避孕藥申請。
(二)門診醫療
衛生所除執行上開所述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外,亦陸續開辦醫療門診服務民眾。除金城所、金寧所及金沙所賡續提供門診醫療服務外,金湖鎮衛生所於98年4月7日起正式揭牌成立,設址於前國軍金門醫院舊址,於5月1日開始一般門診業務,提供相關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至99年6月2日因主任榮退,暫停提供一般門診業務。目前金湖所及烈嶼所刻正籌劃開辦中。
衛生所門診業務由醫師兼主任及其他衛生所醫師兼主任或金門醫院醫師支援看診,其門診總人數97年77,201人次(金城、金寧、金沙衛生所)、98年77,922人次(1-6月三家衛生所、7月起金湖所開辦醫療門診)、99年60,966人次(1-5月四家衛生所、6月起金湖所停辦門診)、100年1-8月39,201人次(三家衛生所)。另外,金城鎮衛生所及金寧鄉衛生所下鄉辦理巡迴醫療,增加民眾就醫可近性。
四、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現況
(一)編制
人力配置:
1.署立金門醫院自94年10月改制,醫師正式編制為30位,尚有缺額未補齊。目前(100.8)該院長駐醫師人數45人,其中正式編制16人、約用醫師17人、金門聯勤支援醫師3人及IDS台北榮總醫師9人(特殊專科門診不計)。
2.因應101年完工之金門綜合醫療大樓擴建後病床數及員額開放比率表,如下表。
金門醫院擴建醫療大樓所屬病床及員額開放預定表
民國(年) |
病床數 (成長率9%) |
醫師 |
護理 人員 |
藥師生 |
醫事檢驗師 |
醫事放射師 |
職能治療師 |
物理治療師 |
營養師 |
臨床心理員 |
社工員 |
資訊人員 |
行政人員 |
病歷掛號申報室 |
技工工友駕駛 |
廚工 |
員額合計 |
成 長 率 |
98 |
300 |
27 |
151 |
14 |
12 |
8 |
4 |
13 |
2 |
1 |
4 |
4 |
89 |
23 |
14 |
6 |
372 |
0 |
99 |
300 |
27 |
166 |
17 |
17 |
10 |
4 |
14 |
2 |
1 |
4 |
5 |
90 |
23 |
14 |
6 |
400 |
7.55% |
100 |
300 |
29 |
171 |
17 |
17 |
10 |
4 |
14 |
2 |
1 |
4 |
5 |
91 |
24 |
14 |
6 |
412 |
2.86% |
101 |
300 |
31 |
175 |
18 |
18 |
11 |
4 |
15 |
2 |
1 |
4 |
5 |
93 |
24 |
15 |
7 |
423 |
2.88% |
102 |
324 |
34 |
180 |
18 |
18 |
11 |
4 |
15 |
2 |
1 |
4 |
5 |
94 |
25 |
15 |
7 |
436 |
2.90% |
103 |
351 |
36 |
185 |
19 |
19 |
11 |
4 |
16 |
2 |
1 |
4 |
6 |
96 |
26 |
16 |
7 |
448 |
2.92% |
資料來源: 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99/3/30
(二)規模
金門醫院目前一般病床188床﹙急性一般病床112床、急性精神病床22床、慢性一般病床19床、慢性精神病床35床﹚、特殊病床63床﹙加護病床9床、手術恢復床3床、急診觀察病床11床、嬰兒病床5床、嬰兒床20床、洗腎治療床15床﹚。
(三)醫療營運概況:
金門醫院門診總人數逐年成長,由96年175,858人次、97年219,577人次、98年242,002人次增加至99年248,681人次;急診人數由96年16,315人次、97年20,666人次、98年25,392人次增加至96年26,867人次;佔床率亦由96年42.4%成長至99年58.77%,顯示該院醫療業務正穩定逐年成長,循序漸進,逐步落實醫療在地化,詳如表10金門醫院醫療業務統計表。醫療收入自該院改制署立後,亦逐年增加,由94年22,807千元(千元/月)至99年37,731千元(千元/月),顯示該院積極朝擴大利基、創造盈餘目標邁進,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四)支援概況:
94年起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健保局、金門縣政府及署立金門醫院共同合作執行「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於100-102年加強下列各項醫療服務:
1. 急診醫療診次:每月提供大金門地區急診124診次(每診次以八小時原則)。
2. 支援專科醫師駐診:每月提供6名專科醫師駐院服務(科別以當地需要為主)。
3. 專科醫師門診:依據本縣醫療需求排定專科醫師支援門診醫療,如小兒神經科、小兒心臟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泌尿外科、胸腔內科、家醫科、腎臟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復健科等專科醫師門診,每年支援約1,800診次左右。
4. 提供完整轉診體系:建立三級轉診制度,由基層醫師視病患病情需要,將病患轉介至地區醫院治療或是聯繫執行中心安排後送住院服務。承作醫院在病人穩定後,再開具轉診單將病人轉介回地區醫院繼續治療或是基層診所後續追蹤。
5. 需赴縣外就醫病患住院服務之安排:以承作醫院為主要住院單位,設立單一窗口作業,負責協助住院病患迅速就醫相關事宜,並增加其他後送作業服務,如派遣醫護人員隨同後送工作、救護車於機場待命等候接送。
6. 其他醫療服務事項:遠距會診、影像醫學診斷等醫療事務支援。
(五)支援成效
IDS 97-99年執行之成效:
97年執行情形:急診醫療1,098診次、駐院專科醫師37人次、專科醫師295診次、其他醫事人員41診次、公共衛生乳房攝影報告615片、遠距醫療118次,合計支出經費新台幣3,675萬5,675元,其中健保局支付新台幣1,989萬1,200元,本縣支付經費新台幣1,686萬4,475元。
98年執行情形:急診醫療1,095診次、駐院專科醫師36人次、專科醫師702診次、其他醫事人員71診次、公共衛生乳房攝影報告456片、遠距醫療135次,合計支出經費新台幣4,106萬7,734元,其中健保局支付新台幣2,695萬1,400元,本縣支付經費新台幣1,411萬6,334元。
99年執行情形:急診醫療1,095診次、駐院專科醫師53人次、專科醫師1,660診次、其他醫事人員151診次、遠距醫療105次,合計支出經費新台幣5,189萬1,135元,其中中央健保局支付新台幣2,695萬1,400元,本縣支付經費新台幣2,493萬9,735元。
台北榮民總醫院每年均委託調查機構辦理「金門縣醫療服務滿意度調查」,其滿意度由97年度的71.8%下降至99年度的49.4%。這期間民眾不滿意的主要原因為缺乏醫療設備、候診時間太長及缺乏專科醫師、醫師經驗或能力不足等問題,詳如下表。
金門整體醫療服務品質不滿意原因(97、98、99年度調查比較)
項目 |
97年調查名次 |
98年調查名次 |
99年調查名次 |
缺乏專科醫師、 醫師經驗或能力不足 |
6 |
3 |
5 |
缺乏醫療設備 |
1 |
1 |
1 |
診所、醫院服務態度 |
7 |
5 |
4 |
醫護人員服務態度 |
8 |
8 |
8 |
就醫後醫療成效 |
5 |
6 |
7 |
整體醫療服務品質 |
3 |
4 |
3 |
看病不方便 |
4 |
7 |
6 |
候診時間太長 |
2 |
2 |
2 |
資料來源:金門縣衛生局整理100/09/10
整體而言,目前有些專科醫師在本縣駐診的時間並非經常性的,醫師停留駐診之不穩定性高,造成民眾就醫信心不足。故在提昇地區整體醫療品質方面,未來加強專業醫師培育、減少醫師的流動率與充實醫療設備,仍為首要之務。
貳、金門醫療未來展望
一、前言
金門地區因地處偏遠離島及交通限制,醫療市場規模小,無法有效吸引專業醫療人才與大型醫療機構進駐,因此醫療資源一直相對不足。本縣唯一的醫院署立金門醫院,要負擔高成本人事費用,經營不太容易,需要中央與地方資金持續挹注,才得以維持營運,提供在地所需的醫療服務。
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許多預算在醫療上面,大大地改善本縣醫療硬體設備,尤其是署立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興建,對充實本縣醫療資源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專業醫療團隊與醫療儀器設備,和台灣本島相比,仍相距甚遠。隨著人口逐漸朝向高齡化,對慢性或特殊疾病的需求照護增加,而民眾的意識抬頭,對醫療的期待很高,因此持續地在本縣醫療投入以充實醫事人力,改善整體醫療資源,是重要且必需的政策。
為均衡地區醫療資源及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特設置醫療照護發展基金,以獎勵公私立醫療機構於本縣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提供整合性醫療照護服務,並改善醫療儀器設備。在政府基於財政理念下運籌帷幄,藉由市場機能運作,以提高醫療機構間良性競爭與互動,使地區醫院的醫療資源得以活絡運作,提高地區醫療能力品質,強化緊急醫療運作功能,進而提升弱勢族群醫療照護品質與服務,發展特殊或策略性的醫療產業。
長期照護隨著社會人口快速老化,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社會議題,老年慢性病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金門人口近年來已逐漸走向高齡化,對於醫療服務需求也隨之提高。本縣面積150.456平方公里,人口數101,094人(100年8月底止,含烈嶼人口數9,262人,烏坵人口數563人),性別比例方面,男性50.8%、女性49.2%,年齡層方面,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2.72%,老化人口增加速度趨快,隨著出生率的降低、青壯年在金門地區謀生不易、人口外流。所以預估未來比例,將會持續上升,相對的醫療需求自然會提高,未來失能人口數仍會持續上升,機構式養護需求必然提高,急需發展長期照護業務,籌設人性化照護之護理之家,以解決未來老化人口之需求。
透過醫療照護發展基金之設置,提供各項獎勵措施,鼓勵公私立醫療機構於本縣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提供整合性醫療照護服務,並獎勵其改善醫療儀器設備,進而提升整體醫療品質與效率及均衡整體醫療資源。另外,設立國家級醫療機構,補助健康檢查、建構預防醫療及安寧照護園區。
二、未來願景、目標與工作計畫
(一)願景
建設金門地區成為優質養生醫療健康島,讓金門人得到優質的就醫,免於不當醫療恐懼,為縣政施政藍圖中重要的一項願景,也是本縣民眾非常關切的議題。
(二)目標
1.提供完善醫療品質的醫療機構及護理機構,以增進金門鄉親完善的醫療資源,並期待引進醫療、美容的消費者,帶動健康產業之消費活力。
2.推動醫療環境產業化,引進外資投資醫療園區、健康養生村、健康檢查中心、生物醫學研發區,以提升醫療消費,促進專業醫療人員來金門執業。
3.透過醫療園區之設置帶來就業機會與周邊交通運輸、休閒、住宿、觀光等消費,促進整體經濟活絡。
(三)工作計畫
1.均衡醫療資源及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
2.加強急重症醫療照護。
3.加強中老年慢性病醫療照護。
4.加強公共衛生及疾病防治。
5.發展特殊及策略性醫療產業。
三、未來工作分項計畫介紹
(一)計畫一:均衡地區醫療資源
1.工作目標:依地區來區分:東半島、西半島地區及烈嶼地區。
(1)東半島地區,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完成署立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興建。第二階段為獎勵署立金門醫院成為區域醫院並改制為醫學中心分院。第三階段為獎勵署立金門醫院積極申請通過教學醫院評鑑。
(2)西半島地區,獎勵設置私立小型醫院(一般病床開放數為99床以下之醫院),提供老人整合性醫療照護服務,或與當地診所建立聯合執業模式。其中獎勵內容包括聯合執業計畫執行中心、健康家戶資訊系統及家戶登錄會員24小時緊急電話諮詢服務專線之建置與運作維護費用。小型醫院與也可與診所共同規劃共同照護門診或病房巡診、個案研討或衛教宣導等補助。
(3)烈嶼地區則規劃署立金門醫院烈嶼院區委託公私立醫療機構經營管理。
2.現況及進度
(1)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於99年10月11日動土,預定於102年底前興建完工並啟用。
(2)招募本縣缺乏專科醫師:導入國家級醫學中心進駐金門,增加各科專業醫師常駐金門。加強醫學中心或大型醫院之醫療合作,簽訂醫療合作契約,爭取提供專科醫師駐診及專科門診支援。
(3)獎勵充實醫療儀器設備,包括多層次精密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儀(MRI),讓鄉親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
(4)積極培育金門籍醫事人員,目前研提「衛生署第三期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每年向衛生署爭取9名醫學系學生。
(5)強化醫療專業人力:加強醫事人員在職進修、延長保送生受訓年限、推動社區醫療群及辦理整合性醫療服務。
(6)西半島地區因無醫療機構可提供全日或夜間急診服務,將予以加強改善。
(二)計畫二:加強急重症醫療照護
1.前言
(1)民眾為本縣醫療資源缺乏與醫事人力不足之苦,素為縣長所關注,尤其對於緊急醫療照護工作的落實要求與資源的挹注更是殷切,並指示以「生命無價、縣民優先」作為最高醫療政策。
(2)建立安全、有效、以病人為中心、適時、效率、公正優質的緊急醫療服務體制,促使醫院建制緊急醫療完整作業體系,羅致急診專科醫師人力,適時挹注能量維持正常有效之運作機制。配合行政院衛生署空中後送作業及居民轉診通費補助,強化弱勢族群就醫之互惠原則,促使急醫療作業更臻完善。
(3)署立金門醫院是本縣唯一醫院,也是24小時急救責任醫院。由於疾病或意外所導致急重症病人,需要立即處理,然而往往因天候因素直升機無法起降,造成就醫治療延誤。因此急診室醫療糾紛常發生。目前日間時段的空中緊急後送是委託民間航空公司執行,每人次34萬元(民眾自付5%,即1.7萬元,由縣款補助),每後送一人次,相當於榮總支援一位專科駐診醫師一個月薪資。因此,如何增聘急診專科相關醫師、充實急診設備儀器及加強教育訓練,有效率地利用有限急診資源,以提升急重症醫療照護能力是很重要。
2.工作目標:
(1)金門醫院通過中度級緊急醫療分級評定
(2)協助金門醫院發展急診照護中心
(3)提升緊急醫療資源缺乏地區之醫院急診能力
(4)強化緊急後送之救援功能
(5)購置直升機並委託航空公司經營管理及夜駐金門
3.效益
(1)減少緊急空中後送人次。
(2)減少延誤就醫所造成人命損失。
(三)計畫三:加強公共衛生及疾病防治
1.工作目標
(1)積極推動健康促進計畫。
(2)提供整合性預防醫療保健。
(3)營造健康的生活型態。
(4)推動無菸的生活環境。
(5)加強可近性預防保健服務。
(6)充實衛生所醫療人力及設備。
2.進度
(1)為促進民眾健康,持續積極推動肥胖防治計畫、鼓勵民眾每日運動及健康飲食的理念。
(2)為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族群,配合金好康整合式篩檢計畫,持續補助民眾免費健康檢查,作好健康管理工作。同時計畫引進外資投入健康檢查中心,做好篩檢中風及心肌梗塞高危險族群。
(3)為落實生活健康化,健康生活化,持續加強落實社區健康營造計畫,以建立民眾健康良好的生活型態,降低疾病的發生。
(4)營造無菸環境,持續加強推動菸害防治計畫,以「金門無菸島,健康會更好」為目標,推動無菸家庭及無菸社區。
(5)為提供可近性的預防保健服務,本局持續加強所轄衛生所專業人員,如護理師、藥師及復健師等,並充實各衛生所醫療儀器設備,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同時協助金湖鎮與烈嶼鄉衛生所改建計畫,並加強烏坵鄉檢診所設備。
3.效益
為提升縣民健康,本局持續加強預防保健及規劃健康促進計畫,營造出「健康金門,快樂城市」的形象,讓金門人都能健康,鄉親都能快樂。
(四)計畫四: 加強中老年慢性病醫療照護
1.依據:落實長期照顧十年整合計畫,促進社區慢性病患者之生活品質
2.目標:建立完善社區長期照顧機構體系,落實在地老化目標。
3.現況與進度
(1)持續協助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動服務,維持或改善服務對象之身心功能,納入居家護理、居家復健(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並提供喘息服務以支持家庭照顧者。
(2)籌健長期照顧園區,100年先取得土地並辦理土地撥用及都市計畫變更,101年起進行可行性評估、先期規劃及辦理招商(BOT)。
4.效益
(1)建立完善社區長期照顧體系,加強長照功能。
(2)改善本縣社區長期照護機構之不足,解決需長期照護患者之需求,並提供護理機構服務。
(五)計畫五:發展特殊及策略性醫療產業
1.前言
推動金門成為一個優質養生醫療健康島,是本縣中長期發展的五大願景之一,而發展國際醫療健康產業,則是本縣在朝向此一願景所規劃提升醫療資源上的一個重點產業。
本縣配合經建會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業」之招商投資計畫,已提出未來接受行政院納入規畫輔導的前三大產業為觀光休閒產業、白酒文化產業、醫療照護服務產業。未來縣府會配合行政院衛生署已提出之「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及「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行動計畫」,讓顧客走進來,醫療服務走出去,提升高品質醫療的服務形象。
2.工作目標
(1)發展觀光醫療:高階健康檢查、美容及牙科。
(2)加強保健養生:養生美容、健康促進、預防保健、預防醫學。
3.現況
本縣所規劃的「國際醫療園區」,地點在中山林段145-22,緊鄰環保局對面,鄰近機場交通便利,園區內將興建200床規模之醫院,同時結合飯店業者,興建4星級以上之旅館,並且投資其他相關軟硬體設施如購物中心、遊樂設施或舒壓養生服務,五年內至少要投資20億新台幣。
「國際醫療園區」招商計畫,由廠商組成團隊,擬妥投資計畫書,並取得6公頃以上土地之使用權後,依醫療法第14條規定先由地方衛生局初審再核轉衛生署申請即可。 廠商提出興建計畫後,經縣府、衛生局初審,再經衛生署複審通過,即可規劃設計及申請建照,辦理後續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及土地變更使用等作業。
廠商的資格,除了單一廠商﹝醫院或飯店業﹞參加申請外,允許以企業聯盟方式參與本案之申請,團隊中需有實際經營醫療機構經驗之人員,並需與國內醫療機構結盟。
4.工作計畫
(1)配合國內外招商計畫,積極招商吸引國內外資金直接引到地方投資。找到適合的單一廠商或有實際經營醫療機構經驗之企業聯盟來提出申請,由衛生局核轉衛生署申請(醫療法第十四條),取得專辦國際醫療設立地點之許可。
(2)以促進民間機構參與公共建設方式執行,並將國際醫療產業納入產業創新條例之獎勵事業或促進投資獎勵優惠項目,以提供優惠措施。
5.效益
(1)增加民間投資金額。
(2)打造台灣醫療服務品牌、提升台灣國際形象及國際能見度。
(3)增加本縣居民就業機會、提升國民所得。
(4)提升國際外交。
(5)提升本縣觀光發展。
(6)開創醫療產業新財源,促進國內醫療產業的永續發展。
(7)提昇本縣醫療品質、增加醫療能量,提供緊急狀況時應變選擇。
(8)藉由異業結盟,活絡醫療服務產業。
四、結語
為提昇醫療品質,促進公共衛生,達到「健康金門、快樂城市、幸福家庭、美滿人生」之理想境界。透過「醫療照護發展基金」的設置均衡本縣整體醫療資源、強化急重症醫療照護、發展特殊及策略性醫療產業並爭取醫學中心進駐本縣,羅致醫療機構體系之醫療精英蒞金服務,乃為本縣長久以來為政者主力爭取之方針,為有效舒緩地區醫療缺口,減少轉診及緊急病患後送,落實醫療在地化,提昇地區醫療水準,使本縣醫療更臻完善,成立該基金有其急迫需要,爰此方能有效統籌資源,引進人才進駐,共同為地區醫療照護大業奠定基地。